保護森林和生態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根基,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,健全森林與生態保護制度是首要任務。國有林場是我國生態修復和建設的重要力量,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最重要的基礎設施。以習總書記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為建設原則,以黨的十九大的精神為指導,嚴格按照黨中央、國務院的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,堅持以人為本、尊重自然、統籌兼顧、立足當前、著眼長遠的基本要求,立足國有林場智慧化建設需要,用可靠性和準確性的監測數據實現業務的自動化、實時化、動態化、數字化管理。
充分利用云計算、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、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林場業務應用深度融合,建設覆蓋林場信息化體系和一體化智慧林場管理決策平臺,實現資源數據聚集、信息共享、多級協同和統一管理,通過打造天網、空網、地網、人網立體化監管體系,形成對林場森林資源監管、森林防火監測、防火指揮調度、智能視頻監控、森林病蟲害監測、森林網格化巡護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資源監測管理和生態資源共享服務,實現林場管理從傳統數字化應用向智能化應用發展。
方案特色
一、價值作用:
① 森林防火 ?、凇〔∠x災害 ?、邸I林造林 ?、堋∫吧鷦游铩、莨艠涿尽 、奚志坝^ ⑦成效評估 ?、喾展δ軆r值評估
二、4個層級:
一張網:構建“天網”、“地網”、“人網”全方位物聯傳感網,對人、車、樹木、環境、生態、災害、偷盜等進行實時監測。
一張圖:利用3D衛星地圖、疊加森林資源調查資源圖,對資源、林木、人員、車輛、災害、偷盜等進行虛擬現實監管。
一平臺:按屬地化、分級化、協同化原則分別向市級、縣級、鎮級提供監管與云計算應用服務。
一中心:建立一個云端大數據中心。
三、系統優勢:
管理服務協同化:使林業規劃、管理、服務等各功能單位之間,在、林業災害監管、林業采伐監管、林業產業振興、等林業政務工作的各環節實現業務協同。
信息資源數字化:利用物聯網實現林業信息實時采集、快速傳輸、海量存儲、智能分析、共建共享。
綜合效益最優化:形成生態優先、產業綠色、文明顯著的智慧林業體系,進一步做到投入更低、效益更好,展示綜合效益最優化的特征。
創新發展生態化:利用先進的理念和技術,進一步豐富林業自然資源、開發完善林業生態系統、科學構建林業生態文明。